楓荷梨(《江西草藥》)【異名】偏荷楓、鴨腳木、梨荷楓、半荷楓(《江西草藥》),梨楓桃、木荷楓、五加皮、瘋氣樹、鴨腳板、半邊楓、邊荷楓、鴨掌柴、白山雞骨、金雞趾(《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緛碓础繛槲寮涌浦参飿鋮⒌母扒o?!局参镄螒B(tài)】樹參喬木或灌木。葉無毛,有許多半透明紅棕色腺點,二型,不裂或掌狀深裂;不裂葉生于枝下部,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7~10厘米,寬1.5~4.5厘米;分裂葉生于枝頂,倒三角形,有2~3掌狀深裂;全緣或有鋸齒,三出脈。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5個組成復傘形花序;萼緣有5細齒;花瓣5,淡綠白色;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果幾球形,有5棱,每棱又有縱脊3條。生于陰濕的常綠闊葉林中或山坡灌叢。分布長江以南各地。【采集】秋、冬采收?!拘晕丁俊督鞑菟帯罚?性溫,味甘。"【功用主治】祛風濕,活血脈。治風濕痹痛,偏癱,偏頭痛,月經不調。①《江西草藥》:"祛風利濕,調經活血。"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2兩;或浸酒。【宜忌】江西《中草藥學》:"孕婦忌用。"【選方】①治風濕痹痛:楓荷梨根、鉤藤根各-兩,牛膝根、桂枝各三錢。紅糖、米酒為引,水煎當茶飲;連服三天,停藥二天,此為一個療程,連續(xù)五個療程。(《江西草藥》)②治陳傷、風濕性關節(jié)炎:楓荷梨根、虎杖根、紅楤木根、菝葜根各一斤,木通半斤。加燒酒六斤,浸七天,即成風濕酒。每天飲一小杯。(《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③治偏癱:楓荷梨根一至二兩。水煎服,連服一個季度。(《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④治偏頭痛:楓荷梨莖二兩。水煎去渣,煮雞蛋一個,服湯食蛋。(《江西草藥》)⑤治月經不調:楓荷梨根五錢。酒炒,水煎空腹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拼音名】Fēnɡ Hé Lí 【英文名】root of Dentiferous Dendropanax 【別名】偏荷楓、白荷、鴨腳荷、楓荷桂、邊荷楓、陰陽楓、木五加、三叉一支鏢、梨荷楓、半荷楓、鴨腳木[江西],白半楓荷、白皮半楓荷[廣東]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或灌叢中。生于山谷溪邊較陰濕的密林下或山坡路旁。資源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編輯本段功用主治 1. 《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除濕,舒筋活血。用于偏頭痛,臂叢神經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腰肌勞損,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扭挫傷;外用治刀上出血。 楓荷梨 2.中藥大辭典:祛風濕,活血脈。治風濕痹痛,偏癱,偏頭痛,月經不調。 ①《江西草藥》:"祛風利濕,調經活血。"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 3.《中華本草》: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主風濕痹痛;偏癱;頭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瘡腫。1.治風濕痹痛:楓荷梨根、鉤藤根各-兩,牛膝根、桂枝各。 楓荷梨 2.治陳傷、風濕性關節(jié)炎:楓荷梨根、虎杖根、紅楤木根、菝葜根各一斤,木通半斤。加燒酒六斤,浸七天,即成風濕酒。每天飲一小杯。(《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治偏癱:楓荷梨根一至二兩。水煎服,連服一個季度。(《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4.治偏頭痛:楓荷梨莖二兩。水煎去渣,煮雞蛋一個,服湯食蛋。(《江西草藥》) 5.治月經不調:楓荷梨根五錢。酒炒,水煎空腹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6.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楓荷梨根90克、雞血藤60克、桂枝60克,以燒酒1500克泡7一10天,每次10~20毫升,一日2次飲服。 7.偏頭病、臂痛、肩關節(jié)周圍炎:樹參根30克,當歸、川芍各6克,水煎服。 8.脫力勞傷,四肢無力:樹參莖枝或根30克 (鮮品60克),煮雞蛋2~3個,吃蛋喝湯。 9.中風后半身不遂:樹參根30克,紅棗4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