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間環(huán)境更寬松舒適
艙體的實際外形尺寸7230mmx1675mmx2100mm。
過渡艙共占用2節(jié)艙體,過渡艙總容積4.98m3,過渡艙凈容積為4.52m3。
生存艙共占用5節(jié)艙體,生存艙總容積為12.45m3,凈容積為9.86m3 。遠大于國家標準空間要求。滿足避險人員的寬松舒適
二、 結構強度更高,使用范圍更寬廣
? 結構強度
設計的救生艙引入了網架結構,將網架結構良好的抗沖擊性能融入到救生艙的結構設計中;
救生艙設計艙體及聯結件采用高強度合金材料Q460鋼板,并使用低合金結構鋼Q345合金材質加強結構安全性作用。
北京理工大學爆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艙體抗沖擊強度有限元分析計算,出具《KJYF100/12煤礦用可移動救生艙抗爆炸沖擊性能試驗測試報告 》,給出了“該救生艙在迎面峰值1.5MPa等效三角波沖擊載荷作用下,經300ms(0.3s)作用時間,救生艙僅在殼體等結構的極少單元上產生近似為零的塑性變形,艙體能夠保持整體協調變形,相對位移極少,密封性完好。
? 使用范圍
救生艙采用分體式模塊化結構設計 ,擁有拆裝、運輸方便、可擴展性能強的特點 。采用密封式鋼結構外殼給避難人員提供了安全生存空間。另外可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利用過渡艙、輔助艙和井下避難硐室組成固定式井下避難所,也可組成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并參照鋼制壓力容器規(guī)程的強度設計和潛水艇制造工藝,使其具有一定的抗沖擊性能、密封和保溫性能。因此救生艙適用于礦工在井下瓦斯(煤塵)爆炸、冒頂、火災等災害事故受困情況下的避災待救。
三、 有害氣體處理能力強
救生艙選用的世界著名的氣體處理公司英國 MOLECULAR公司生產的 HICAP的CO2吸附劑和德國風機對二氧化碳處理。其處理能力為8.3L/min,每人0.7L/min(12人計算); HICAP的CO吸附劑進行一氧化碳的凈化處理 。一氧化碳氧化劑其處理能力CO處理能力在20min內從400.81 ppm降至13.82ppm 。對CO2、CO處理更有效安全。
四、降溫更快速安全
艙體隔熱層采用高效隔熱材料,救生艙能在55℃條件下維持不小于6h,在30℃條件下維持不小于100h 。
設計采用蓄冰制冷降溫系統(tǒng)并配備匹配的德國進口氣動馬達實現;其采用的蓄冰制冷降溫系統(tǒng),蓄冰體積達2m3,內部蓄冰制冷裝置設有的矩形管道,作為空氣循環(huán)通道,在出風口處設計配置氣動馬達,通過調節(jié)風機轉速調節(jié)艙內冷氣循環(huán)。利用可折疊式纖維干燥劑除濕等綜合創(chuàng)新技術,解決了無電源動力降溫、除濕的技術難題,改善了救生艙的